K 線 (Candlestick) 的奧秘——解讀市場的表情符號

好的,我們來學習技術分析的基礎語言——K線。

初次看到 K 線圖,您可能會覺得它像心電圖一樣複雜,但請放心,一旦您理解了它的構成元素,每一根 K 線都會像一個會說故事的表情符號,向您揭示市場當天的情緒。

K 線,又稱為「蠟燭線」,據說源自於 18 世紀日本的米市商人,用來記錄米價的波動。它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用一個非常直觀的圖形,濃縮了市場在「特定時間週期內」(例如一天、一週、一個月)的四個關鍵價格資訊。


1. K 線的四個基本元素

每一根 K 線,無論長短、顏色,都包含了四個價格資訊:

  1. 開盤價 (Open): 該時間週期開始時的第一筆成交價。
  2. 收盤價 (Close): 該時間週期結束時的最後一筆成交價。
  3. 最高價 (High): 該時間週期內出現過的最高成交價。
  4. 最低價 (Low): 該時間週期內出現過的最低成交價。

這四個價格資訊,共同構成了一根 K 線的兩個主要部分:「實體」和「影線」。

2. 解構 K 線的身體語言

讓我們把一根 K 線放大來看,它就像一個小小的火柴人。

A. 實體 (Real Body):身體部分

  • 這是什麼: K 線中間粗粗的、有顏色的部分。
  • 它告訴我們: 開盤價與收盤價之間的差距,以及當天的「漲跌方向」。
  • 顏色的意義(台股慣例):
    • 紅色 K 棒 (又稱陽線): 代表 收盤價 > 開盤價。意思是當天股價是「開低走高」,收盤時比開盤時要高。這通常代表買方力道較強
    • 綠色 K 棒 (又稱陰線): 代表 收盤價 < 開盤價。意思是當天股價是「開高走低」,收盤時比開盤時要低。這通常代表賣方力道較強

實體越長,代表當天買方或賣方的力道越強勁,趨勢越明確。

B. 影線 (Shadow / Wick):上下突出的細線

  • 這是什麼: 實體上下方延伸出去的細線。
  • 它告訴我們: 當天實際發生過的「極端價格」。
  • 影線的分類:
    • 上影線 (Upper Shadow): 實體上方的細線,其頂點就是「最高價」。它代表股價盤中一度漲到這個高點,但後來被賣方打壓下來。上影線越長,代表上方的賣壓越重。
    • 下影線 (Lower Shadow): 實體下方的細線,其底點就是「最低價」。它代表股價盤中一度跌到這個低點,但後來被買方拉抬上來。下影線越長,代表下方的買盤支撐越強。

3. K 線的故事:多空雙方的戰鬥紀錄

您可以把每一根 K 線都看作是「多方(想買的人,公牛)」與「空方(想賣的人,空熊)」在一塊戰場上的戰鬥紀錄。

  • 一根長長的紅 K 棒: 多方大獲全勝,從開盤一路打到收盤。
  • 一根長長的綠 K 棒: 空方大獲全勝,從開盤一路壓制到收盤。
  • 帶有長下影線的 K 棒 (像個錘子): 空方曾一度佔據優勢,把價格打到很低,但多方在收盤前奮力反擊,成功收復大部分失地。這是一個「下方有支撐」的訊號。
  • 帶有長上影線的 K 棒 (像個倒立的錘子): 多方曾一度發動猛攻,把價格推到很高,但空方在收盤前成功反撲,把價格壓了回來。這是一個「上方有壓力」的訊號。
  • 十字線 (Doji): 當開盤價與收盤價非常接近時,實體會變得非常短,形成一個十字。這代表多空雙方激戰一天後,勢均力敵,誰也沒佔到便宜。市場處於「猶豫不決」的狀態,通常是趨勢可能反轉的警示訊號。

重點回顧

  1. 四個價格: 一根 K 線包含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
  2. 實體看方向: 紅 K 代表上漲(買方勝),綠 K 代表下跌(賣方勝)。實體長度代表力道強度。
  3. 影線看壓力: 上影線代表賣壓,下影線代表支撐。影線長度代表壓力或支撐的強度。
  4. 綜合解讀: 將實體與影線結合起來看,就能解讀出市場在一個時間週期內的多空博弈故事。

學會解讀單一根 K 線的表情後,我們就能更進一步。當許多的 K 線組合在一起時,它們會形成更有意義的「圖形」,就像單字組成句子一樣。

我們將要學習:洞悉趨勢與型態

OP凱文
OP凱文

投資路上的伴讀小書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