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是如何運作的?

在上一課,我們了解了「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現在,我們要來探討這些「所有權」是在什麼樣的地方被買賣交易的。

想像一下,如果您想買新鮮的蔬菜水果,您會去「菜市場」;如果您想買衣服,您會去「百貨公司」。同樣地,股票也有一個專門買賣它的地方,那就是「股票市場」。

不過,這個市場比我們想像的要更複雜一些,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個主要部分。


1. 股票市場的雙胞胎:初級市場 vs. 次級市場

股票從「誕生」到在我們手中「交易」,會經過兩個不同的市場。

A. 初級市場 (Primary Market) – 股票的「發行」市場

  • 功能: 這是股票「誕生」的地方。公司為了籌集資金,會在這裡第一次將股票賣給投資人。
  • 概念: 這就像是建商蓋好新房子後,第一次開賣的「預售會」。您是直接向「建商」(公司) 購買全新的房子 (股票)。
  • 代表活動: 最常見的就是我們上一課提到的 首次公開發行 (IPO)

簡單來說,在初級市場,交易的一方是「公司」,另一方是「第一手投資人」,錢是從投資人手上流進公司。

B. 次級市場 (Secondary Market) – 股票的「交易」市場

  • 功能: 這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每天在談論、在參與的市場。在這裡,股票會在「投資人」與「投資人」之間不斷地轉手買賣。
  • 概念: 這就像是「二手房屋仲介市場」。您是向「其他屋主」(別的投資人) 購買已經存在市場上的房子 (股票),而不是直接跟建商買。
  • 代表場所: 證券交易所,例如「台灣證券交易所」。

在次級市場,交易的雙方都是「投資人」,錢是在投資人之間互相流轉,公司本身不會從這些交易中直接拿到錢。這個市場提供了股票的「流動性」,讓您隨時可以將手中的股票賣掉換成現金,反之亦然。

2. 維持秩序的裁判:證券交易所 (Stock Exchange)

次級市場如此龐大,每天有上百萬筆交易,要如何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呢?這就需要一個核心機構來維持秩序,它就是「證券交易所」。

  • 角色: 證券交易所就像一個官方認證的、規則嚴謹的超級大賣場。
  • 主要職責:
    1. 提供交易場所: 建立一個安全、穩定的電腦系統,讓大家可以在上面進行買賣。
    2. 制定遊戲規則: 規定股票上市的標準、交易的時間 (例如台股是 9:00 AM – 1:30 PM)、漲跌幅限制 (台股是 10%) 等。
    3. 監督與管理: 確保所有交易都符合法規,防止內線交易等不法行為,保護投資人。

在台灣,最主要的證券交易所就是「台灣證券交易所 (TWSE)」,我們常聽到的「上市」公司,就是指在這間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股票。

3. 股票的身分證與價值:股票代號與股價

在交易所這個大賣場裡,每家公司的股票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身分證」,而它的「價格」則是不斷變動的。

A. 股票代號 (Stock Ticker)

  • 為了方便管理與辨識,每家上市公司都會被賦予一組專屬的代碼,就像是每個人的身分證號碼。
  • 範例:
    • 台積電:2330
    • 鴻海:2317
    • 國泰金:2882

當您要下單買賣股票時,主要就是透過輸入這些代號來進行。

B. 股價 (Stock Price)

  • 股票的價格是怎麼決定的?它不是由公司自己喊價,也不是由政府規定的。
  • 股價是由市場上所有想買的人(買方)和想賣的人(賣方)共同決定的,這就是經濟學上的「供給與需求」法則。
    • 想買的人 > 想賣的人時,大家會願意出更高的價格來買到股票,股價就會上漲
    • 想賣的人 > 想買的人時,大家會需要用更低的價格才能賣掉股票,股價就會下跌

這就是為什麼當一家公司發布好消息時,股價通常會上漲(因為更多人看好它、想買進);反之,發布壞消息時,股價通常會下跌(因為持有人急著想賣出)。


重點回顧

  1. 市場分類: 股票市場分為公司直接發行股票的「初級市場」(如IPO),以及投資人之間互相交易的「次級市場」。我們一般參與的都是次級市場。
  2. 交易所角色: 證券交易所是次級市場的核心,它提供交易平台、制定規則並進行監管,確保市場的公平與秩序。
  3. 代號與價格: 每支股票都有獨一無二的「股票代號」;而「股價」是由市場上所有買賣方的意願(供給與需求)所共同決定的,它會隨時變動。

現在,您已經了解股票是什麼,也知道它在哪裡交易了。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實際走進市場。

我們來學習最實務的內容:開始你的第一筆交易

OP凱文
OP凱文

投資路上的伴讀小書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