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課,您已經通過了銀行的「基本門檻」。現在,您已經推開了審核室的大門,坐到了銀行經理的對面。
接下來,銀行要做的,就是對您進行一次徹底的「財務健康檢查」。他們會打開您的聯徵報告,檢視您的所有資料,然後決定兩個最關鍵的問題:第一,您最多能借多少錢(額度)?第二,借您錢的風險有多高(利率)?
銀行的審核,並不是由某一位經理「憑感覺」決定的。它是一套極其精密的「評分卡 (Scorecard)」系統。這個系統會評估您的所有條件,最終給出一個客觀的數字。
這個系統的核心,就是在回答兩個問題:
- 「您還得起嗎?」 —— 這決定了您的額度 (Limit)。
- 「您會準時還嗎?」 —— 這決定了您的利率 (Rate)。
額度 (Limit) – 你的「還款能力」天花板
銀行在決定借您多少錢時,首先要看的是您的「還款能力」,也就是您的收入。
法律天花板:DBR 22 倍
- 什麼是 DBR 22?這是金管會為了保護銀行(和您)而設下的法律紅線,全稱為「負債比 (Debt-to-Income Ratio) 22 倍」。
- 專業定義:所有金融機構在審核「無擔保貸款」(包含您所有的信貸 + 信用卡已動用額度 + 卡循)時,總額度加總起來,不得超過您「月平均收入」的 22 倍。
- 白話解釋:如果您一個月賺 5 萬元,您在全台灣所有銀行借的「無擔保貸款」總額,一輩子的上限就是 5 萬 × 22 = 110 萬元。
- 注意: 這是法律的「最高上限」,不代表銀行會一次借滿給您!
銀行內部天花板:更嚴格的風險控制
銀行是厭惡風險的。法律允許 22 倍,但銀行內部為了安全,通常只會抓得更緊。
- 銀行的真實想法:銀行會看您「目前已經欠了多少」。假設您的月薪 5 萬,法定上限 110 萬。但您在 A 銀行已經有一筆 30 萬的信貸,B 銀行信用卡又用了 10 萬卡循,您身上已經有 40 萬的無擔保負債了。
- 銀行內規:銀行內部的風控標準,可能只願意讓您的總負債(包含這筆新貸款)控制在您月收入的 15 到 18 倍左右。
- 結論:您的「收入高低」與「現有負債多寡」,共同決定了您的「額度天花板」。
利率 (Rate) – 你的「信用風險」定價
如果說「額度」是一個客觀的數學題,那麼「利率 (APR)」就是銀行為您的「風險」所標示的「價格」。
銀行就像一家保險公司,在借錢給您之前,它必須精算出「這個人未來違約(還不出錢)的機率有多高?」。風險越高,銀行收取的「利息(保費)」就越貴。
以下是影響您利率高低的最關鍵因素:
1. 信用評分 (JCIC Score)
- 絕對的關鍵! 這是您在第一單元學到的聯徵分數(200-800分)。
- 銀行如何使用: 這是評分卡的第一關。
- 750 分以上: 銀行眼中的頂級客戶,有資格拿到最優惠的「地板價利率」。
- 650 – 750 分: 信用良好,可獲得標準的優惠利率。
- 650 分以下: 信用有瑕疵,利率會明顯提高;500 分以下,大概率直接婉拒。
2. 職業與年資 (Job Stability)
- 銀行最愛的客戶:銀行極度偏愛「收入穩定、違約率低」的客群。
- 第一梯隊(S級客戶): 醫師、律師、會計師、建築師等「師」字輩專業人士,以及公務人員。
- 第二梯隊(A級客戶): 任職於大型上市櫃公司(千大企業)、金融機構、大型醫院、國營事業的正式員工。
- 銀行較謹慎的客戶:自由工作者、自營商(老闆)、領現金的業務、年資過短(< 1年)。
- 為什麼有差? 一位在台積電工作 5 年的工程師,和一位剛創業 1 年的電商老闆,即使兩人收入一樣,銀行也會認為工程師的「還款穩定性」遠高於老闆,因此願意給工程師更低的利率。
3. 負債結構 (Debt Structure)
- 銀行不只看您「欠多少」,更看您「欠了什麼」。
- 優質負債: 房貸。銀行會認為,有房貸代表您有房地產作擔保,是個相對穩重、有資產的人。(注意:房貸不計入 DBR 22 倍)
- 扣分負債:
- 信用卡循環利息(卡循): 這是超級扣分項! 它代表您連每個月的卡費都繳不出來,現金流極度危險。
- 預借現金: 同樣是嚴重扣分。
- 過多的信貸: 您身上已經有 2-3 筆信貸,代表您對資金的需求非常迫切。
4. 銀行貢獻度 (Relationship)
- 白話解釋: 您跟這家銀行「熟不熟」?
- 銀行的想法:
- A 客戶: 第一次往來的陌生客戶。
- B 客戶: 已經在這家銀行開了 10 年的薪轉戶,房貸也辦在這裡,還買了他們的基金。
- 結果: 即使 A 和 B 的信用條件完全一樣,銀行也更願意給 B 客戶一個「友情價」(更低的 APR),因為 B 客戶是他們的高價值 VIP,銀行想留住您。
- 策略: 這就是為什麼,您申貸的第一站,永遠應該是您的「薪轉銀行」,因為您在那裡的「貢獻度」最高,最有可能談到最好的條件。
重點回顧
- 額度主要由「還款能力」決定,法律上限是月收入的 22 倍 (DBR 22),但銀行內規通常更嚴。
- 利率 (APR) 主要由「信用風險」決定,是銀行為您的風險所定的「價格」。
- 決定您利率的四大因素:信用評分(最關鍵)、職業穩定性(偏愛公務員/千大企業)、負債結構(卡循/預借現金=重傷)、銀行貢獻度(薪轉戶有優勢)。
- 提升條件的不二法門:養好聯徵分數、保持穩定工作、降低高利負債、並與您的主力銀行保持良好往來。
恭喜您!您現在已經學會了如何從銀行的角度思考。您知道了他們在看什麼、怕什麼、又喜歡什麼。
接下來,我們要來準備一份「完美的履歷表」,把您最好的一面呈現給銀行。
下一課,我們將要學習:準備你的「敲門磚」:必備申請文件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