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不該開槓桿去投資?

好,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所以我要先替自己打預防針:如果你不認同這篇所說的,沒問題,你是對的,謝謝。

然後我可以先跟你說我的看法:要借,但不要借太多

好,那我們開始吧。

該借錢去投資嗎?

其實要討論這個話題,真的是必須要把前面的單元都講完之後,才稍微可以討論這件事,不然突如其來的跳進這個話題,往往都會引發一番論戰。

前面有討論過,要先建立起財務安全網,也就是你要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也要買好保險把風險轉嫁,以及經過前面的單元討論,各位可以瞭解到投資理財就是數學計算、加減乘除。

所以我們把問題想的單純一點,假設借錢的利息是2%,投資的預期報酬率是5%,這樣要不要借錢來投資?當然要,可以憑空生出3%,而且會有衝動,打算能借多少就借多少,對吧。

我們把上面這段話拆開來看,一個一個來問問題:

1.借錢的利息會不會突然變高?假設變10%,那就不是賺3%的利差,反而是虧5%。

2.預期的報酬率是5%,那有沒有可能經過一年後,其實你的投資報酬率是-15%?那完蛋了,原本想套利,結果套到自己的脖子上去了。

3.打算能借多少就借多少,結果還不出來,現金流卡住,導致自己的房地產被拿去抵債,以後的工作收入也要被扣走一大半拿去還錢。

所以借錢投資的風險真的很大,那為什麼開頭我卻還說應該要借錢開槓桿來投資呢?

槓桿是投資的必經之路

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我們是為何要踏上投資之路?不就是希望能更快達到財務自由這個目的嗎?不論你是要提早退休也好,或是希望可以有更多財務自主的空間,投資理財就是要趕快脫離貧窮的束縛,因為我們都嚮往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你這樣想,假設我們開啟上帝視角,老天爺跟你說你就依照目前的腳步穩扎穩打,未來一定會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以目前的方式只要再持續30年就好。

那如果你開槓桿,然後我們稍微把問題簡化,開兩倍槓桿30年就變15年,開五倍就變6年,開十倍則是3年完成目標,之所以說把問題簡化是因為實際上不是這樣算啦,但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姑且先當作簡單的數學題目來討論吧。

好,那開槓桿問題會出在哪裏呢?在於沒人能保證開槓桿投資在短期內一定會成功,而且失敗的機率挺高的!市場長期是往上走沒錯,但短期就不一定了,如果開高槓桿去買股票,結果好死不死遇到黑天鵝,那你辛辛苦苦存下來的錢不僅化為烏有,甚至還會欠債。

但如果...你只開1.2倍呢?你原本需要花30年完成的目標,現在變成25年完成,你不要小看這5年的時間欸,時間比金錢還寶貴,當兵光是比別人早一個月退伍就開心得要死了,更何況你還比別人早五年退休,你省下了5年的寶貴光陰啊!

而且你想想看,開1.2倍的槓桿,這真的會可怕到變成是一個你無法承受的情況嗎?

假如你有100萬去投資,不開槓桿遇到10%回檔,那你是虧10萬,變成90萬。

假如你有100萬,另外跟金主借900萬,開10倍槓桿,遇到10%回檔,而且金主還很狠心,馬上抽你銀根,不計利息的情況下你就虧100萬了,你自己的錢全部都沒了。那更不用說開15倍、20倍,這樣甚至會欠債。

但假如你有100萬,另外借20萬,這樣是開1.2倍槓桿,遇到10%回檔,你虧12萬,金主一樣是很狠心,抽你銀根,你100-12=88萬,雖然有點痛,但不至於到無法再站起來的地步,對吧。

好,用剛剛這樣的舉例大家應該可以瞭解只開一點點的槓桿大概是什麼感覺,現在我們跳回去剛剛討論的那3點風險。

控制各種風險,OK就借,不OK就不借

借錢的利息

第一個,借錢的利息會不會突然飆高?

首先,我們當然是只限定於討論合法合規的途徑。你如果是跟私下的、非法的高風險管道去借錢,這個利息就可能有變卦。

然後我猜你可能也會想問,那如果真的是合法管道,但因為升息所導致利息從2%變10%,怎麼辦?

老實說,以可預期的未來來說,其實蠻高機率都會維持在低利率的環境,但我們就真的假設說利息變10%好了,那會是什麼原因呢?大家還記得以前台灣錢淹腳目的情況嗎?利息真的很高,但錢放在股市的報酬更高,我的意思是要說,如果真的升息的情況,那投資市場上的可預期報酬應該是更高的。

然後你也不用太擔心會遇到睡一覺起來馬上2%跳10%,這不太可能,利率這種事情,都是緩升緩降的,所以這中間都還有緩衝時間讓你去做處理。如果真的有2%馬上跳10%的情況,我們國家應該是有遇到什麼很大的狀況,那你應該擔心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要擔心這個國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該移民。

可預期報酬的穩定性

好,再來我們討論可預期報酬。

其實像美債就可以抓4%,所以假如借錢的利息2%,我相信你一定會想要借錢來買美債,對吧?因為這中間可以賺2%的利差,小學生都會算這道數學題。但我題外話提醒一下,這個做法的風險在於匯率變化,要特別注意。

好,美債這題太簡單了,這你自己想也可以得到答案,所以我要來跟你討論股票。

以台股或美股來說,長期的年化報酬率大概會落在5~10%之間,但重點是"長期",你如果是說短期的報酬率,那範圍就會很大,一年的報酬率很有可能是30%,也很有可能是-30%,這呼應到我們前面說開槓桿拚短期的事情,當多數人有衝動想要借錢來投資的時候,往往也是股市的高點,所以很多悲劇也在這個時候發生,另外一個悲劇則是發生在股市下跌時,有些人以為可以抄底,結果沒想到開槓桿進場後還是繼續大跌,跌到被斷頭強迫出場。

可是時間如果拉長呢?你把台股或美股的K線圖攤開來看,你會發現長期就是向上走的,即使短期內會有令人感到很害怕的大跌,甚至腰斬再腰斬,但最終都會爬回來,而時間拉長來看,市場能給你的報酬就大約是5~10%。

如果你擔心單一市場風險,那你可以考慮VT,這是投資全球的ETF,但投資全球的長期報酬率會比投資美股市場要來得低一些些。

借一個你能承受的程度,小小的借

最關鍵最致命的一點,就是不受控制的大借特借。

我們反過來講好了,不要從你的角度出發,從借你錢的人,他們的角度出發。以銀行房貸為例,為何銀行敢借你錢?因為他們已經計算好,以你的工資收入與資產,你有極高的機率可以按時還款,如果還不出來,也還有資產可以抵。

所以你要借錢,你就應該想到自身能承受的風險是多少。除此之外,我們再更安全的去想,雖然我能借到100,但我先借20就好,如果未來真的有需要,我再考慮要不要借,而不是一下子就把額度借滿。

因為你還要考慮到很多其他事情,例如在股票下跌時,槓桿是變相被放大的。還有當市場狀況不好的時候,你有沒有失業的風險,導致你沒有工作收入來還債?所以在一開始應該要小小的借,後續在市場出現被錯殺的情況下,才會再考慮是否要借更多來投入在股市裡。

然後我強烈的建議,槓桿不要開超過3倍,因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開高槓桿意很容易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你投資理財本來應該是要讓生活變得更好,結果你現在卻搞得更糟,這樣本末倒置不太好,除非你真的是萬中選一的奇才,你再考慮開高槓桿,但我覺得如果你是奇才你應該不會是在這邊看這個課程,你應該在忙別的事情才對。

總結,開你能承擔的槓桿

說到底呢,槓桿就是一把兩面刃,用的好加分,用不好則是害死自己。所以我也可以理解為何會有人提倡不要借錢買股票,這是很合理的呼籲,因為大多數的人不顧慮風險,只考慮想賺多少錢,結果最後就是悲劇的下場。

但經過我們這次的討論,以及之前跟大家提過的緊急預備金、保險,還有各式各樣的投資工具的配置,其實開槓桿是你在投資路上真的可以好好考慮的事情,只是要記得,一開始先不要衝動,小小的借就好,不要太多。

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平常照自己的步調走,乖乖定期定額,但市場因恐慌而許多好股票被錯殺的時候,你可以考慮借一些小錢來加碼投入,但切記要慎重且保守,因為你無法確定在短期內是否還會再殺得更低,一旦被強制斷頭就得不償失,所以假設你能借100,你也先考慮借20就好。

很多人會誤解期貨選擇權很可怕,其實那不是工具的問題,是衍生性金融商品本身自帶槓桿,但如果你準備更多的資金去降低槓桿,其實這些工具並沒有對錯之分。

善用槓桿,讓你資產累積的速度再加快一些些,剩下的事情交給複利,它會替你縮短很多時間,早日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切記,不要失心瘋,開高槓桿是走向滅亡的起點。

OP凱文
OP凱文

投資路上的伴讀小書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