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底線與詐騙識別

當一個人急需用錢時,往往是判斷力最薄弱的時候。詐騙集團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們設計了無數的陷阱,專門等待那些被銀行拒絕、或是急著想拿到錢的人跳進去。

這一課,我們要教您如何辨識合法的借貸管道,以及如何一眼識破那些披著「貸款」外衣的詐騙與高利貸。保護自己,不要讓財務問題變成法律問題。

在台灣,合法的借貸受到嚴格的法律規範。如果您遇到的對方,提出的要求或條件超出了這些底線,請立刻轉身離開。


一、 法律的保護傘:利率上限 16%

首先,您必須知道法律對「利息」的最高容忍度在哪裡。

  • 法規變革: 過去民法規定的約定利率上限是 20%,但自 2021 年 7 月 20 日起,已經修法調降為 16%
  • 意義:無論對方是銀行、融資公司、當鋪還是個人,任何超過年利率 16% 的貸款,在法律上部分利息是無效的。
  • 高利貸的特徵:地下錢莊通常不會跟您談「年利率」,他們談「月息」甚至「日息」。
    • 話術: 「借 10 萬,每個月利息只要 3,000 元,很便宜吧?」
    • 換算: 月息 3% = 年利率 36%。這已經遠遠超過法律上限,就是典型的高利貸。

二、 絕對不能碰的紅線:交出存摺與提款卡

這是詐騙集團最惡毒的陷阱,它會讓您從「被害人」變成「共犯」。

  • 詐騙話術:「因為您的信用不好,我們需要美化您的帳戶流水。請把您的存摺、提款卡和密碼寄給我們,我們幫您做金流,做完就還您,保證核貸。」
  • 真相:他們根本不會幫您貸款。他們拿到您的帳戶後,會立刻把它變成「詐騙集團的人頭帳戶」,用來接收其他被害人的贓款。
  • 後果:
    • 您的帳戶會被列為「警示帳戶」,名下所有銀行的功能全部凍結。
    • 您會被檢察官以「幫助詐欺罪」或「洗錢防制法」起訴,面臨刑責與賠償。
  • 鐵律: 合法的貸款機構,絕對、絕對、絕對不會要求您寄出「存摺正本」和「提款卡/密碼」。

三、 代辦公司的陷阱:保證過件與高額手續費

在網路上,您常會看到「某某行銷公司」或「貸款顧問」的廣告,宣稱「信用瑕疵可辦」、「保證過件」。

  • 這不是銀行: 這些是民間的「代辦業者」。他們不是金主,他們只是幫您把資料送去給銀行或融資公司(其實這件事您自己就能做)。
  • 收費陷阱:
    • 事前收費: 還沒借到錢,就先跟您收幾千元的「諮詢費」或「開辦費」。
    • 事後抽成: 貸款下來後,他們會抽取極高比例的傭金,通常是貸款金額的 10% ~ 30%。借 100 萬,被拿走 30 萬,您實拿 70 萬卻要背 100 萬的債。
  • 話術破解:「保證過件」是謊言。 審核權在銀行手上,沒有任何外部公司可以操控銀行的審核結果。如果他們能「保證」,通常意味著他們會幫您「偽造財力證明」(例如修圖薪資單)。一旦被銀行發現,您就會被列入永久黑名單,並可能涉及偽造文書罪。

四、 識別詐騙的簡易檢查表

在您接觸任何貸款管道時,請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 對方是銀行嗎?
    • 請確認對方的名稱是否為合法的金融機構(可至金管會網站查詢)。如果是「XX國際」、「XX資產」,請提高警覺。
  2. 對方要我「先付錢」嗎?
    • 正規銀行: 所有的費用(開辦費),都是從撥款金額中「扣除」,絕不會要求您在還沒拿到錢之前,就先匯款給他們。
  3. 對方要我的「實體卡片/密碼」嗎?
    • 只要對方要求您交出提款卡或密碼,100% 是詐騙,請立刻報警。

重點回顧

  1. 法律上限 16%: 任何年利率超過 16% 的借貸都屬於高風險或違法,小心「月息」的話術陷阱。
  2. 絕不交出卡片: 寄出存摺與提款卡,不會讓您借到錢,只會讓您變成詐騙人頭戶,面臨牢獄之災。
  3. 遠離代辦: 代辦公司收費高昂且風險高(偽造文書),請直接找銀行申請,若被銀行拒絕,應先改善自身信用,而非尋求旁門左道。
  4. 不先付錢: 真正的貸款,費用是從放款金額中扣除,不會要求您先匯款。

恭喜您!您已經完成了第四單元。現在,您不僅懂得如何申請信貸,更懂得如何在險惡的金融叢林中保護自己。

接下來,我們要進入課程的最後一個單元。借到了錢、投資了之後,萬一人生發生意外,導致還款出現困難怎麼辦?或者您發現銀行算錯帳了,該如何爭取權益?

我們即將進入 第五單元:進階議題與貸後管理

OP凱文
OP凱文

投資路上的伴讀小書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