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與兩位「損友」同行
在投資這條路上,每個人身邊都跟著兩位看不見、卻威力強大的損友:
- 一位名叫「貪婪先生 (Mr. Greed)」:他總是在市場大漲時出現,在你耳邊興奮地說:「快看!別人都在賺錢!再不追高就來不及了!這次不一樣!」
- 另一位名叫「恐懼先生 (Mr. Fear)」:他總是在市場大跌時現身,在你耳邊驚恐地尖叫:「世界末日了!快賣掉所有東西,不然會血本無歸!」
大多數投資人的虧損,都不是因為市場本身,而是因為聽信了這兩位損友的煽動,做出了「追高殺低」的情緒化決策。
「投資紀律」,就是你為自己聘請的一位專業保鑣。他的工作,就是在貪婪與恐懼先生試圖影響你時,把你擋在身後,冷靜地說:「抱歉,請依照我們事先寫好的『劇本』來演。」
什麼是「投資紀律」?
投資紀律,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套「個人化的投資憲法」。
這是一份你在「頭腦最清醒、最理性」的時候,為未來「市場最混亂、情緒最上頭」的自己,所親手寫下的行為準則與行動劇本。它的存在,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取代你的情緒,主導你的決策。
你的「個人投資憲法」應包含四大章節:
- 第一章:指導原則 (投資哲學)
- 你相信的是價值投資、指數化投資,還是成長股投資?
- 第二章:作戰計畫 (進出場規則)
- 在什麼條件下買入?(例如:定期定額、股價跌到特定估值)
- 在什麼條件下賣出?(例如:達成目標、基本面惡化、再平衡)
- 第三章:防禦工事 (風險管理)
- 你的資產配置比例為何?(股債比、地區分佈)
- 單一資產的佔比上限是多少?
- 第四章:督導條款 (檢視與調整)
- 你多久需要檢視一次投資組合?(強烈建議:每季或每半年一次,而非每日)
👉 船長的航行日誌與地圖
一個經驗豐富的船長,在出海前就已經規劃好了航線圖(投資計畫),並在航行日誌(投資紀律)中寫下了應對各種天氣的預案。
當海上起了濃霧、刮起狂風(市場波動)時,他不會驚慌地隨意轉舵,而是會拿出他的地圖與日誌,相信自己最初的理性判斷,堅定地朝著目的地航行。
三大策略,打造你的「情緒防火牆」
策略一:建立「自動駕駛系統」(Automation)
這是對抗情緒化決策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武器。
- 戰術核心: 移除決策點,根除情緒介入的機會。
- 具體做法:
- 設定「定期定額」扣款: 無論市場漲跌,系統都會在固定時間買入固定金額。你不用再糾結「現在是不是買點?」,從而完美避開「擇時的貪婪與恐懼」。
- 設定「發薪日自動轉帳」: 將要投資的錢,在發薪日隔天就自動轉入投資帳戶。這讓你感覺不到「損失」,因為你根本沒機會花到那筆錢。
策略二:打造「避震艦隊」(Diversification)
情緒的產生,往往源於劇烈的波動。分散投資,就是最好的「情緒避震器」。
- 戰術核心: 透過資產的負相關性,平滑整體的波動,讓你的乘坐體驗更舒適。
- 具體做法: (我們下一節會詳談)
- 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當你的 A 資產大跌時,你的 B 資產可能正在上漲或持平,這會極大地撫慰你的焦慮情緒,讓你更有能力「堅持下去」。
策略三:戴上「長期主義的望遠鏡」(Long-term Perspective)
許多焦慮,都源於我們把「短期雜訊」錯當成了「長期趨勢」。
- 戰術核心: 刻意拉長你的觀察視角,過濾掉無意義的短期波動。
- 具體做法:
- 練習「Zoom Out」: 當你看到一日線圖的劇烈漲跌而感到恐慌時,試著將圖表切換到五年、十年的維度。你會發現,眼前的這個大跌,在長長的歷史K線中,可能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波瀾。
- 安排你的「擔憂時間」: 禁止自己每天看盤。和你自己約定,只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五」或「每一季的最後一天」才登入帳戶檢視。將擔憂和焦慮,限制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
總結與反思
思考題:
回想過去,最容易讓你做出衝動投資決策的「情緒扳機」是什麼?
是看到別人賺錢,自己卻沒跟上的「錯失恐懼症 (FOMO)」?還是看到帳戶虧損,害怕失去一切的「損失規避症 (Loss Aversion)」?
為了安撫這個內在的情緒猛獸,你將為自己寫下的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投資憲法」是什麼?
加油啊夥伴!
- 平庸的策略,若能堅持一生,勝過頻繁變換的天才策略。要相信複利的力量。
- 市場短期是反映情緒的「投票器」,長期是反映價值的「體重計」。你的紀律,決定了你是在玩投票遊戲,還是體重遊戲。
- 投資的最高境界,是讓自己感到「無聊」。當你覺得無聊時,恭喜你,代表你的系統正在完美地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