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從宏觀的「基本面」來判讀市場的大方向。現在,我們要轉換視角,聚焦在「價格本身」的跳動上。技術分析在期貨交易中的應用,與股票市場大同小異,但由於期貨的高槓桿特性,它更側重於趨勢的確認、動能的捕捉以及進出場時機的精準把握。
技術分析相信「價格反映一切資訊」,並試圖從歷史的價量模式中,找出未來可能的走勢。對於期貨這種波動劇烈、需要快速決策的商品,技術分析提供了一套相對客觀、視覺化的決策依據。
K 線型態 (Candlestick Patterns)
K 線是技術分析的基礎語言,每一根 K 棒都記錄了特定時間週期內(例如 1 分鐘、5 分鐘、日線)的多空力量對比。在期貨交易中,我們特別關注那些能預示趨勢持續或即將反轉的經典型態。
- 趨勢確認型態:
- 長紅 K 棒 / 長黑 K 棒: 代表單邊力量(多方或空方)的絕對主導,通常預示著當前趨勢的延續。出現在關鍵突破點(例如突破壓力或跌破支撐)時,訊號尤其強烈。
- 反轉警示型態:
- 十字線 (Doji): 開盤價與收盤價極度接近,代表多空力量陷入僵持,原本的趨勢可能暫停或反轉。
- 吞噬型態 (Engulfing Pattern): 一根長 K 棒完全包覆了前一根 K 棒的實體。
- 多頭吞噬(看漲): 在下跌趨勢中,出現一根長紅 K 棒吞噬了前一根黑 K 棒。
- 空頭吞噬(看跌): 在上漲趨勢中,出現一根長黑 K 棒吞噬了前一根紅 K 棒。
- 錘子線 (Hammer) / 吊人線 (Hanging Man): 具有長下影線、實體很短的 K 棒,暗示下方有支撐。
- 流星線 (Shooting Star) / 倒錘線 (Inverted Hammer): 具有長上影線、實體很短的 K 棒,暗示上方有壓力。
期貨應用心法: 由於期貨速度快、槓桿大,單一 K 棒訊號的可靠性相對較低。務必結合「位置」與「成交量」來判讀。例如,一個出現在重要支撐位、且伴隨大量成交的「多頭吞噬」,其反轉的可信度就遠高於出現在盤整區間的訊號。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 MA)
移動平均線是判斷「趨勢方向」最常用的工具。它能濾掉短期的價格雜訊,呈現出市場的平均運行軌跡。
- 判斷趨勢:
- 價格在均線之上,且均線上揚 → 多頭趨勢。
- 價格在均線之下,且均線下彎 → 空頭趨勢。
- 價格纏繞均線,且均線走平 → 盤整趨勢。
- 動態支撐與壓力:
- 在多頭趨勢中,上揚的均線常扮演「支撐」的角色,價格回檔至均線附近常是買點。
- 在空頭趨勢中,下彎的均線常扮演「壓力」的角色,價格反彈至均線附近常是空點。
- 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
- 黃金交叉(看漲): 短期均線 (如 5MA) 由下往上穿越長期均線 (如 20MA)。
- 死亡交叉(看跌): 短期均線由上往下穿越長期均線。
- 期貨應用心法: 期貨的日內交易(當沖)非常盛行。許多當沖客會使用更短週期的均線組合(例如:5 分 K 線圖上的 5MA、10MA、20MA)來捕捉更快速的趨勢變化與進出場點。
MACD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MACD 是一個同時考量「趨勢方向」與「趨勢動能」的指標。
- 核心元素:
- 快線 (DIF): 反應較快的短期趨勢。
- 慢線 (MACD/DEM): 反應較慢的長期趨勢。
- 柱狀體 (Histogram/OSC): 快慢線之間的差距,代表趨勢的「加速度」。
- 判讀方法:
- 趨勢方向: 快慢線都在 0 軸之上為多頭,都在 0 軸之下為空頭。
- 買賣訊號(交叉):
- 黃金交叉(看漲): 快線由下往上穿越慢線。
- 死亡交叉(看跌): 快線由上往下穿越慢線。
- 動能變化(柱狀體):
- 由負翻紅: 空頭動能減弱,多頭動能增強。
- 由紅翻綠: 多頭動能減弱,空頭動能增強。
- 背離 (Divergence): 當價格創出新高(或新低),但 MACD 指標卻未能跟隨創出新高(或新低)時,稱為「背離」,是趨勢可能反轉的重要警示訊號。
RSI (相對強弱指標)
RSI 是一個衡量市場「買賣力道相對強度」的擺盪指標,數值介於 0 到 100 之間。
- 判讀方法:
- 超買區 (Overbought): RSI > 70 (傳統用法) 或 > 80 (更嚴格)。代表市場近期漲勢過猛,可能過熱,有回檔風險。(注意:強勢多頭中可能鈍化)
- 超賣區 (Oversold): RSI < 30 (傳統用法) 或 < 20 (更嚴格)。代表市場近期跌勢過快,可能過冷,有反彈機會。(注意:強勢空頭中可能鈍化)
- 背離 (Divergence): 同樣地,當價格創出新高(或新低),但 RSI 未能跟隨時,也是重要的反轉警示。
- 期貨應用心法: 由於期貨的趨勢性很強(容易出現連續大漲或大跌),單純用 RSI 進入超買區就放空、進入超賣區就做多,是非常危險的「逆勢」行為。RSI 在期貨中,更適合用來尋找「順勢交易」的回檔買點或反彈空點(例如:多頭趨勢中,RSI 回檔至 40-50 附近獲得支撐)。
重點回顧
- 期貨的技術分析工具與股票類似,但因槓桿特性,更注重趨勢確認與風險控制。
- K 線型態需結合「位置」與「成交量」判讀,不能單獨使用。
- 移動平均線 (MA) 是判斷趨勢方向、尋找動態支撐壓力的基礎工具。
- MACD 兼具趨勢與動能,其「交叉」與「背離」是重要的交易訊號。
- RSI 用來衡量市場的超買超賣,但在期貨中不宜直接用於逆勢抄底摸頭,更適合尋找順勢的進場點或警示反轉風險。
- 綜合運用: 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完美的。成功的交易者會將多種指標(例如:用均線判斷趨勢,用 MACD 或 RSI 尋找進場點)結合起來,互相驗證,提高決策的勝率。
恭喜您!您已經掌握了從「價格本身」讀懂市場的方法。但是,期貨市場還有一個非常獨特且重要的分析維度,那就是「誰在買?誰在賣?」。
下一課,我們將要學習期貨市場獨有的分析方法:籌碼面:三大法人期貨未平倉量(OI)、未平倉多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