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單元,您已經準備好了所有文件,成功遞出了申請。現在,銀行核准了!通知書上寫著:「核貸 100 萬,利率 2.5%」。
聽起來很棒,對吧?但請先別急著簽字。
在這個單元,我們要戴上放大鏡,去檢視那些藏在合約條款裡、銀行專員可能不會主動告訴您的「隱形成本」。這堂課,我們要來拆解信貸成本的真實結構。
辦貸款就像買廉價航空的機票。您看到票價寫著「台北飛東京 1,999 元」,覺得超便宜就下單了。結果結帳時才發現:加上機場稅、行李托運費、選位費、餐點費,最後總價變成了 6,000 元。
信貸也是一樣。除了「利息」這個顯性成本外,還有兩個您必須精算的隱形成本:「開辦費」與「違約金」。
一、 開辦費 (Origination Fee) – 入場的門票錢
- 這是什麼: 銀行為了處理您的案件,所收取的行政作業費用。名稱很多變,可能叫「手續費」、「徵信費」或「帳管費」,但本質都一樣。
- 收費標準: 通常是一次性收取,金額約在 3,000 元至 9,000 元之間。這筆錢通常會直接從撥款金額中扣除(借 100 萬,扣掉 9000,實拿 99.1 萬)。
- 魔鬼細節:小額貸款的 APR 殺手
- 如果您借的金額很大(例如 300 萬),這 9,000 元的佔比很小,對 APR 影響不大。
- 但如果您只借 10 萬元,卻被收了 9,000 元的開辦費,這相當於您還沒開始用錢,本金就已經損失了 9%!這會讓您的實質年利率(APR)瞬間飆高。
- 策略: 盡量爭取「開辦費減免」的優惠活動。
- 如果借款金額小,絕對要避開高開辦費的方案,否則 APR 會非常難看。
二、 提前清償違約金 (Prepayment Penalty) – 想還錢還要被罰錢?
這大概是新手最容易忽略、也是最容易感到憤怒的費用。
- 情境: 您借了錢投資,結果運氣很好,半年就賺到了足夠還款的錢。您開心地跑去銀行說:「我要把剩下的錢全部還清,不想再付利息了!」這時行員卻冷冷地說:「好的,但因為您違約了,除了本金,您還要多付 3% 的違約金。」
- 為什麼還錢要被罰?銀行借錢給您,預期的是未來 5 年、7 年都能穩定收到您的利息。如果您半年就還清,銀行就「少賺」了後面的利息。為了彌補這個損失,銀行會設下「綁約期 (Lock-in Period)」。
- 綁約期的規定:
- 通常為 12 個月或 18 個月。
- 在這段期間內,您不可以把本金全部還完(有些甚至規定不能多還,只能照表操課)。
- 如果違反,通常要支付還款金額 3% ~ 4% 的違約金。
- 策略:
- 如果您打算長期還款(慢慢還): 綁約期對您沒影響,您可以選擇綁約方案,通常利率會低一點點(約 0.1%)。
- 如果您打算短期週轉(隨借隨還): 務必選擇「不綁約」的方案。雖然利率可能稍微高一點,但您擁有隨時結清、不被罰錢的自由。這對於「投資型貸款」尤為重要,因為您需要保留隨時獲利了結、去槓桿的彈性。
- 如果你的信貸利息沒有很高,去把資金停泊在穩定的投資標的上,也是一種解決方案。
三、 總利息支出 (Total Interest Payment) – 時間就是金錢
最後,我們要回到利息本身。除了看利率高低,您更要看「總共要付多少錢」。
- 拉長年限的代價:銀行專員常會問您:「要不要把年限拉長到 7 年?這樣每個月月付金比較低喔!」這聽起來很誘人,月付金確實變低了,壓力變小了。但是,您佔用銀行資金的時間變長了。
- 數學算給你看:假設借 100 萬,利率 3%:
- 分 3 年還: 月付 29,081 元,總利息約 4.7 萬元。
- 分 7 年還: 月付 13,213 元,總利息約 11 萬元。
- 結論: 您為了讓每個月輕鬆一點,代價是多付了 6 萬多元(超過兩倍)的利息給銀行。
重點回顧
- 開辦費是入場費,對小額貸款的成本影響巨大,務必納入 APR 計算。
- 違約金是隱形地雷,如果您計畫短期內還款(例如投資獲利了結),請務必選擇「不綁約」的方案。
- 還款年限是雙面刃,拉長年限雖可降低月付金,但會大幅增加總利息支出。
- 在簽約前,請要求專員列出這三項數據:開辦費多少?綁約多久?總利息是多少?
恭喜您!您現在已經具備了看穿費用結構的火眼金睛。
接下來,我們要探討「還款」這件事。您知道嗎?同樣的利率、同樣的金額,選擇不同的「還款方式」,您每個月要繳的錢竟然不一樣?
我們即將進入:還款的智慧:不同還款方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