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個人投資計畫 — 你的財務自由藍圖

從隨機的點,到清晰的線

恭喜你,在學完了前面所有的單元後,你的腦中已經擁有了許多強大的投資知識點。

但這些分散的知識,如果沒有一條清晰的「線」把它們串聯起來,就依然只是一堆雜亂的資訊。在市場的壓力下,這些知識點很可能被你遺忘,最終還是回歸到憑感覺交易的老路。

「個人投資計畫 (Investment Plan)」,就是那條最重要的線。它是一份專屬於你的「財務行動藍圖」,將你的人生目標、財務現況、投資策略與執行紀律,系統性地整合在一起。

擁有計畫的投資,就像有地圖的航行,即使途中遇到風浪,你也清楚自己的方向;沒有計畫的投資,則像在汪洋中漂流,看似自由,實則充滿了迷茫與不安。


背景與基礎:投資計畫的四大核心問題

一份完整、有效的投資計畫,不需長篇大論,但必須能清晰地回答以下四個根本性問題。它將成為你在未來所有投資決策中的最高指導原則。

  1. Why? (你為何而投資?) — 你的財務目標
  2. What? (你要投資什麼?) — 你的資產配置
  3. How? (你如何執行?) — 你的投資策略與紀律
  4. When? (你何時檢視?) — 你的檢視與調整機制

核心知識:手把手打造你的投資計畫(五步驟框架)

現在,請拿出一張紙或打開一份文件,我們將一步步完成屬於你的計畫草稿。

第一步:定義你的終點 — 設定明確、可量化的財務目標

投資不是為了「賺越多錢越好」,而是為了「實現特定的人生目標」。請將你的目標具體化、數字化。

  • 長期目標 (10 年以上):
    • 目標: 退休規劃
    • 具體化: 我希望在 ____ 歲時,累積到 ________ 元的退休金,以支撐每月 ______ 元的生活開銷。
  • 中期目標 (3-10 年):
    • 目標: 子女教育基金 / 房屋頭期款
    • 具體化: 我預計在 ____ 年後,為子女準備 ________ 元的大學學費。
  • 短期目標 (1-3 年):
    • 目標: 旅遊基金 / 購車
    • 具體化: 我計畫在 ____ 年內,存到 ________ 元作為購車款。(註:短期目標的資金,應主要存放於定存等低風險工具,而非投入股市)

第二步:評估你的交通工具 — 確認風險承受度

結合我們在第二章的測驗結果,誠實地評估你的風險屬性。這個評估將直接決定你資產配置的積極程度。

  • 我的風險屬性是: □ 保守型 □ 穩健型 □ 積極型
  • 我能承受的最大帳面回撤是: 我能接受我的核心投資組合,在市場極端狀況下,出現 ______% 的帳面虧損而不至於恐慌賣出。

第三步:規劃你的路線圖 — 制定資產配置

這是你計畫的核心。根據你的風險屬性與投資年限,設定你的基準股債比。

風險層級股票 (成長引擎)債券 (穩定器)現金 (緊急預備金)
穩健型50%40%10%
平衡型60%30%10%
積極型80%15%5%
  • 我的目標資產配置: 股票 ______% / 債券 ______% / 現金 ______%

第四步:選擇你的駕駛模式 — 決定投資策略

  • 核心策略: □ 被動投資 (主要使用大盤ETF) □ 主動投資 (自行選股) □ 核心-衛星策略
  • 投入方式: □ 定期定額 (DCA) □ 網格交易 □ 再平衡
  • 主要投資工具: □ ETF □ 個股 □ 債券 □ 房地產 □ 加密貨幣

第五步:設定你的保養時程 — 建立執行與檢視機制

  • 執行紀律: 我已設定好每月薪資入帳後的自動轉帳/自動扣款,以確保計畫得以執行。
  • 檢視與再平衡機制:
    • 我將在每年的 ______ 月 ______ 日,對我的投資組合進行一次年度總體檢
    • 我的再平衡觸發條件是:□ 每年固定檢視時 □ 當任一資產類別偏離目標超過 ±_____% 時

進階理解:投資計畫是一個「動態」的活文件

你的投資計畫,不應是一塊刻在石頭上永不變更的石碑,而應是一份會隨著你人生階段而演進的「動態藍圖」。

  • 年輕單身期: 風險承受能力最強,股票配置可達 80-90%。
  • 成家育兒期: 家庭責任加重,應適度降低股票比例,增加債券等穩健資產。
  • 退休準備期: 距離目標時間縮短,應逐步將資產從高波動的股票,轉移至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債券與高股息資產。

建議每年在進行組合檢視時,也一併審視計畫本身是否仍符合你當下的人生狀態。


總結與反思

每個年齡層的參考建議,各位可以再自行調整。

25歲

剛出社會,薪資雖然不多,但風險承受的能力相較於其他年齡層也比較大。

以0050或VOO這種類型的ETF做為主要投資標的,債券可以先不用(你若個性偏保守,也先少量配置就好)

加密貨幣可以考慮投入投資資金5%去嘗試,以BTC為主(若個性偏保守可以不投入沒關係,因為加密貨幣雖然是未來趨勢,但這條路上太多詐騙,防範錢被騙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保險繳定期險,該有的保障要有。不要被”儲蓄險可以強迫自己存錢”這種話術騙走,投資就投資、保險就保險。

緊急預備金留3個月即可,因為年輕人的機會相對來說是比較多的。如果家裡能給支援,緊急預備金留1個月就好。因為錢擺著其實沒有用,要讓他投入到投資工具,讓複利去發揮它的作用比較重要,所以越早把資金拿去投資效果越好,盡量不要讓錢閒置。但如果你是出生自比較辛苦的家庭,那緊急預備金就要留多一些。

另外,如果你所待的產業,薪資是有比較多的成長空間的話,那你也要考慮投資自己。工資收入是線性成長,投資收入是非線性成長,在初期提高工資收入比較簡單,效益也較高。反之如果你的工作是比較沒有成長性的,看是考慮找別的職業,或者就是努力把資金投入到ETF裡吧,耐心等待未來開花結果。

接下來往35歲邁進,可以逐年開始調整各項資金的投入比例。

35歲

這個階段你是一個家庭裡的重要支柱,也可能有小孩要養,或是父母準備退休。

股票與債券的投資比例,要考慮讓債券的佔比多一些了,可能是8:2甚至是7:3。但各位應該還記得,債券這個選項,我們可以替換成股票裡面相對保守的標的物,例如金融股或是電信股之類的,我覺得電信股真的是不錯的標的,原因是股市在遇到黑天鵝時,電信股相對來說是抗跌的,法規規定不可以推薦股票,但我相信你腦袋裡想的跟我想的應該是同一檔股票,你可以試想看看這家電信業者倒掉的畫面,你想像得出來嗎?假如它真的會倒,那台灣應該也完蛋了,你不需要思考財產的問題,而是該去哪裏逃難。

不論你喜歡債券或保守型的股票,我的重點是要跟你說,你的投資配置裡面,要提高一些比較偏向穩定的投資工具。

保險也是同樣的概念,你要針對目前的家庭狀況去加保,盡量把風險轉移,避免因為意外發生而使得整個家庭受到牽連。

加密貨幣如果你這十年投資下來覺得還不錯,那你可以考慮再多研究一些關於幣圈的東西。我這門課程是建立於2025年,我不曉得未來會怎麼樣,但觀察目前情勢的發展,幣圈未來會是投資領域裡很重要的一環。

如果你有買房,恭喜你,如果你還沒,那也差不多該準備足夠的頭期款考慮在未來去買房了。我自己是不太對房地產有興趣,但無法否認它在投資領域裡面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從歷年來觀察我們政府對於房地產的發展方針可以發現,基本上不太可能會去壓抑房市發展,所以長遠來看房價只會逐漸變高。我個人的觀點是每個人買一間房便足以,買兩間大概是為了小孩做準備,但再更多我就無法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因此你會發現在我這裡,我對於房地產的著墨並不多。如果想瞭解更多房地產的資訊,可以上網搜尋相關資源。

45歲

順著上面35歲所寫的指引,其實就是再往更保守的方向去做調整。

不過這裡可能會有個分歧點,45歲你要嘛會成為一間公司的中流砥柱,要嘛你可能就是仍然…平平淡淡。

如果你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你的薪資應該也算不錯,相對來說你的風險承受度還算高,所以你的投資工具不用調整到太保守的程度,股債配比大概抓6:4,不用到5:5。

反之,如果你已經45歲了但薪水仍然卡在某個程度,沒事,這真的不是你的問題,畢竟大環境就是這樣,如果你有看一些經濟學的書,你就會瞭解不是我們不想努力,而是隨著時代的演進,總是會有一些領域或職業受到犧牲。但如果你早年有參與投資,並且讓複利發威,你會發現工資收入的問題並不會給你太大的影響。

55歲

不用我多說應該各位也知道,就是繼續讓投資配置調整成更保守的程度,到這個年齡層,守成比拓展來得更重要。

說到守成,一定要特別防範詐騙的問題,我比較悲觀的認為,詐騙集團會隨著科技進步,在未來會推出更多不同的手法騙人。

雖然說不論是什麼年紀,遇到詐騙一定都很痛苦、很不爽,但25歲遇到詐騙跟55歲遇到詐騙,那真的是截然不同的情況,年輕人跌一跤還能再站起來,但55歲可不一樣啊!所以這個階段,比起去上什麼投資理財的課程,我覺得更需要的是學習當下最新的防詐知識,防守比進攻更重要!

65歲

恭喜你,退休了!讓你的投資收益照顧你接下來的人生吧~好好享受🍷

自我檢核 (思考題)

  1. 在你目前的投資行為中,哪一部分是基於一份清晰的「計畫」,哪一部分又是基於「感覺」或「市場消息」?
  2. 這份計畫中,你認為對你個人而言,最難堅持的部分會是什麼?(例如:在市場大跌時繼續定期定額?或是在市場大漲時執行再平衡?)

金句

一份寫下來的、普通的投資計畫,勝過一個停留在腦中的、天才般的想法。因為前者能被執行,而後者只會隨情緒飄散。

OP凱文
OP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