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課中,我們將認識幾個技術分析師工具箱裡最常用的「儀器」。這些「技術指標」是基於歷史價量數據,透過數學公式計算出來的數值或圖形,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量化地判斷市場的「動能」、「趨勢」與「超買/超賣」情況。
如果說 K 線圖是車子的前擋風玻璃,讓我們看到路況,那麼技術指標就像是車內的儀表板(時速表、轉速表),提供我們更精確的數據來輔助駕駛。指標的種類非常多,我們只介紹三種最經典、最普及的指標。
1. 相對強弱指標 (RSI):測量市場情緒的溫度計
- 它回答什麼:「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市場是『過熱』還是『過冷』?」
- 比喻: RSI 就像汽車的「轉速表」。轉速太高(紅線區)代表引擎過熱,有熄火風險;轉速太低則可能動力不足。
- 如何呈現: 它是一條在 0 到 100 之間擺盪的線。
- 如何解讀:
- RSI > 70: 進入「超買區 (Overbought)」。這代表近期買方的力道過於強勁,股價漲得又快又猛,市場可能已經過熱。這是一個警示訊號,預示著股價未來回檔修正的機率變高。
- RSI < 30: 進入「超賣區 (Oversold)」。這代表近期賣方的力道過於強大,股價跌得又快又深,市場可能已經過冷。這是一個機會訊號,預示著股價未來反彈回升的可能性增加。
- 注意: 在強勁的多頭趨勢中,RSI 可能會長時間維持在 70 以上(稱為「鈍化」);反之亦然。所以 RSI 不能當作唯一的買賣依據,最好搭配趨勢方向來使用。
2. MACD 指標:判斷趨勢與轉折的紅綠燈
- 它回答什麼:「目前股價的趨勢動能是正在增強,還是正在減弱?」
- 比喻: MACD 就像一個由快車(短期均線)和慢車(長期均線)組成的賽車系統,它不僅告訴我們方向,還告訴我們兩車之間的距離(動能)。
- 如何呈現: 通常由兩條線(快線 DIF 和慢線 MACD)和一個柱狀圖(Histogram)組成。
- 如何解讀(簡化版):
- 黃金交叉 (看漲): 當「快線 (DIF)」由下往上穿過「慢線 (MACD)」時,形成黃金交叉。這通常被視為一個買進訊號,代表趨勢可能由空轉多。
- 死亡交叉 (看跌): 當「快線 (DIF)」由上往下穿過「慢線 (MACD)」時,形成死亡交叉。這通常被視為一個賣出訊號,代表趨勢可能由多轉空。
- 柱狀圖 (Histogram): 代表快慢線之間的距離,可以看作是「趨勢的加速度」。
- 在 0 軸以上,代表多頭動能;柱體越長,上漲力道越強。
- 在 0 軸以下,代表空頭動能;柱體越長,下跌力道越強。
3. 布林通道 (Bollinger Bands):觀察股價波動的河道
- 它回答什麼:「相對於近期走勢,目前的股價是偏高還是偏低?波動性是大還是小?」
- 比喻: 布林通道就像一條「河道」,股價是河裡的一艘船,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河道內行駛。
- 如何呈現: 由三條線組成:中間是移動平均線(中軌),上下各有一條標準差計算出來的線(上軌、下軌)。
- 如何解讀:
- 通道的寬窄: 代表「波動性」。
- 通道變寬: 代表股價波動加劇,可能會有大行情。
- 通道變窄(擠壓): 代表股價波動變小,行情進入盤整,通常在預告下一波大行情的到來。
- 股價與軌道的關係:
- 觸碰上軌: 代表股價相對強勢,但同時也可能意味著短線過熱,面臨壓力。
- 觸碰下軌: 代表股價相對弱勢,但同時也可能意味著短線超跌,獲得支撐。
- 通道的寬窄: 代表「波動性」。
重點回顧
- RSI (相對強弱指標): 用來判斷市場是否「超買 (>70)」或「超賣 (<30)」。
- MACD (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 透過快慢線的「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來判斷趨勢的轉折與動能。
- 布林通道 (BBands): 透過通道的「寬窄」判斷波動性,並利用「上下軌」來觀察股價的相對高低位置。
- 重要心法: 技術指標是「輔助工具」,不是「水晶球」。它們會有落後和鈍化的情況,絕不能單獨使用。最好的方式是將 2-3 個不同類型的指標,結合趨勢線與型態學一起綜合判斷。
恭喜您!我們已經完成了整個第三單元:技術分析。
到目前為止,您已經學會了兩大分析門派的武功:如何用基本面挑選一家好公司,以及如何用技術面尋找一個好時機。
接下來,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變成一套真正屬於您自己的作戰計畫。
我們即將進入 第四單元:建立與管理你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