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在趨勢明顯時「順勢而為」。但市場並非永遠像奔騰的江河,更多時候,它可能像平靜湖面上的漣漪,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來回波動。在這種缺乏明確方向的「盤整」行情中,趨勢交易者會感到無所適從,但另一派交易者卻能如魚得水。
區間震盪操作,又稱為「橫盤交易」或「箱型整理交易」,它的核心精神與趨勢交易恰恰相反:它不追逐趨勢,而是試圖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價格區間內,反覆地低買高賣,賺取價格來回波動的利潤。
核心哲學:「低買高賣(高拋低吸)」
- 這是什麼意思? 區間交易者相信,在一個沒有明確趨勢的市場中,價格往往會在兩個相對明確的水平線之間來回擺盪。上方那條像是「天花板」的線,稱為「壓力區 (Resistance)」;下方那條像是「地板」的線,稱為「支撐區 (Support)」。
- 區間交易者的信念: 價格碰到天花板(壓力)時,傾向於回落;價格碰到地板(支撐)時,傾向於反彈。因此,最佳策略就是在接近地板時「低吸」(買進),在接近天花板時「高拋」(賣出)。
如何識別區間震盪行情?
- 價格本身 (Price Action): 這是最直觀的判斷。您會看到價格走勢圖上,出現至少兩個相對水平的「高點」(形成壓力線)和至少兩個相對水平的「低點」(形成支撐線)。價格就像一顆皮球,在這兩條線之間被反覆拍打。
- 移動平均線 (Moving Averages, MA): 在區間震盪行情中,均線通常會失去方向性,呈現「走平」的狀態,並且價格會反覆地上下穿越均線,均線的支撐壓力作用變得不明顯。
- 技術指標輔助:
- RSI / KD 等擺盪指標: 這類指標在區間行情中特別有效。當價格觸及支撐區,同時指標落入「超賣區」時,是潛在的買進訊號;反之,當價格觸及壓力區,同時指標進入「超買區」時,是潛在的賣出訊號。
區間震盪的操作原則
- 確立區間邊界: 首先,您必須在圖上清晰地畫出「壓力線」與「支撐線」。這個區間的寬度,決定了您潛在的獲利空間。
- 在邊界附近尋找反轉訊號進場:
- 做多: 當價格接近支撐線時,不要立刻買進。等待出現「確認止跌」的訊號(例如:紅 K 吞噬、錘子線、或 RSI 從超賣區勾頭向上),再進場做多。
- 放空: 當價格接近壓力線時,不要立刻賣出。等待出現「確認遇阻」的訊號(例如:黑 K 吞噬、流星線、或 RSI 從超買區勾頭向下),再進場放空。
- 嚴格設定停損:區間之外即止損
- 這是區間交易的生死線! 因為一旦價格有效突破了這個區間(向上突破壓力或向下跌破支撐),往往意味著新的趨勢即將展開,原來的區間操作邏輯就不再適用。
- 多單停損: 設在支撐線下方一個合理的範圍。
- 空單停損: 設在壓力線上方一個合理的範圍。
- 獲利目標:區間的另一端
- 多單目標: 獲利了結點通常設在接近壓力線的位置。
- 空單目標: 獲利了結點通常設在接近支撐線的位置。
- 心法: 區間交易追求的是「積小勝為大勝」,不要過度貪心,期待價格會突破區間帶來超額利潤。有賺就跑,反覆操作是核心。
區間交易的優點與挑戰
- 優點:
- 適用性廣: 市場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盤整狀態,提供了大量的交易機會。
- 勝率相對較高: 相較於趨勢交易,區間交易的單筆獲利目標較小,較容易達成。
- 風險相對可控: 只要嚴格執行停損,單筆虧損通常能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
- 挑戰:
- 假突破/假跌破: 價格短暫衝出區間,誘使交易者追單或停損後,又迅速拉回區間內,造成損失。
- 區間的界定: 如何準確地畫出有效的支撐壓力區,需要經驗累積。
- 利潤空間有限: 單筆交易的利潤通常不大,需要透過多次成功交易來累積。
- 錯失大行情: 當真正的趨勢來臨時,區間交易者可能因為固守「高拋低吸」的思維而錯過整段趨勢,甚至因為逆勢操作而造成較大虧損。
重點回顧
- 區間交易的核心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價格區間內,於支撐區附近買進,於壓力區附近賣出。
- 利用水平的高低點、走平的均線、擺盪指標來識別區間震盪行情。
- 操作原則是等待邊界反轉訊號再進場,停損設在區間之外,獲利目標設在區間的另一端。
- 區間交易適用於盤整行情,勝率相對較高但單筆利潤有限,最大的風險來自於區間被突破。
恭喜您!您現在掌握了應對「盤整市」的武器。無論市場是趨勢洶湧還是橫盤整理,您都有了應對的策略。接下來,我們要學習一種追求極致速度與效率的玩法。
下一課,我們將要學習:日內短線 / 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