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單元中,我們像是拿著顯微鏡,仔細研究了 APR、聯徵、財力證明和合約條款。現在,我們要將鏡頭拉遠,把這些碎片拼湊成一張完整的「作戰地圖」。
這一課,我們將梳理從「起心動念」到「資金入帳」的完整六大步驟。這不僅是流程的總複習,更要補充一個我們尚未深入提到、但至關重要的環節——「照會」。
申請信貸就像是一次精密的軍事行動,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弄清楚流程,能讓您在等待時不再焦慮,並確保不會因為一個小疏忽而被退件。
步驟一:自我評估 (Pre-Assessment)
在打開任何銀行 App 之前,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 行動: 問自己三個問題:
- 目的: 我借這筆錢是為了購買資產(好債務)還是消費(壞債務)?
- 能力: 我每個月的現金流,在扣除生活費後,真的還得起這筆月付金嗎?
- 紀錄: 我最近三個月有沒有亂申請信用卡或貸款?(檢查聯徵查詢次數)
步驟二:比較與試算 (Comparison)
- 行動:
- 鎖定目標: 優先詢問您的薪轉銀行或信用卡主力銀行,通常條件最好。
- 看懂報價: 忽略廣告上的「前三期 0.xx%」,直接看總費用年百分率 (APR)。
- 試算月付金: 使用銀行的線上試算機,輸入金額、利率、年限,算出每個月要繳多少錢,看是否在您可承受範圍內(建議不超過月薪的 30%)。
步驟三:正式申請與送件 (Application)
- 行動: 這是我們第二單元的重點。
- 數位路徑(推薦): 使用 MyData 與 C3 憑證 授權,一鍵完成。
- 傳統路徑: 上傳雙證件、近 6 個月薪轉明細、去年的扣繳憑單。
- 注意: 送出申請的那一刻,銀行就會向聯徵中心調閱您的資料,這會留下一筆「新業務申請」的查詢紀錄。
步驟四:照會 (Verification) – 關鍵的「那通電話」
這是我們之前沒提過,但非常關鍵的一步。
- 發生時機: 在您送出申請後,通常 1-2 個工作天內。
- 這是什麼: 銀行的徵信人員會打電話給您(通常也會打到您公司分機)。
- 目的:
- 確認是本人申請(防詐騙)。
- 確認在職真實性(確認您真的在這家公司上班)。
- 確認申請資訊(資金用途、基本資料)。
- 應對心法:誠實、一致。
- 您回答的內容(年資、職稱、收入),必須與您送出的文件以及聯徵報告完全一致。
- 如果回答得支支吾吾,或者與書面資料不符,銀行會產生懷疑,導致審核時間拉長甚至婉拒。
- 關於資金用途: 建議回答「投資理財」或「購置耐久財」,避免回答「償還賭債」或「借錢給朋友」這類高風險用途。
步驟五:核貸與對保 (Approval & Contracting)
- 核貸結果: 照會後,銀行會通知您審核結果(額度 XX 萬,利率 X.X%)。
- 滿意嗎? 如果滿意,進入下一步。
- 不滿意? 您可以嘗試與專員「申覆」(補充更多財力證明爭取更好條件),或是選擇不簽約(這筆查詢紀錄雖在,但不會有貸款紀錄)。
- 對保(簽約):
- 這就是我們第三單元的重點。確認合約內容(利率、綁約期、違約金)無誤後,進行線上或線下簽約。
- 這是法律生效的瞬間。
步驟六:撥款 (Disbursement)
- 行動: 簽約完成後,銀行通常會在 24 小時內(最快甚至 10 分鐘內)將款項匯入您指定的帳戶。
- 注意: 會扣除「開辦費」。例如借 100 萬,開辦費 9,000 元,您帳戶實際收到的會是 991,000 元。
重點回顧
- 完整的信貸流程包含:評估 → 比較 → 申請 → 照會 → 對保 → 撥款。
- 照會電話是審核的關鍵環節,回答必須誠實且與書面資料一致。
- 對保是最後的反悔機會,簽約前請務必再次確認利率、額度與綁約條件。
- 從申請到撥款,線上申請通常約需 1-3 個工作天,臨櫃則可能需 3-7 個工作天。
恭喜您!您已經完整走過了一遍信貸的生命週期。
但是,市面上除了標準的「信用貸款」,還有很多長得很像、但風險截然不同的產品,例如「循環信貸」或「信用卡分期」。如果不小心選錯,您的利息支出可能會暴增數倍。
接下來,我們要來學會分辨這些長得很像的雙胞胎。
我們即將進入:產品光譜:信貸、循環信貸與信用卡債。